导读:从吴永宁坠亡事件传播开来至今,“Rooftopping”这项活动传递出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攀爬高楼,其二就是极度危险。而究竟该怎样定义Rooftopping呢?根据维基百科中检索内容,我们查询到,Rooftopping其实是城市探
从吴永宁坠亡事件传播开来至今,“Rooftopping”这项活动传递出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攀爬高楼,其二就是极度危险。而究竟该怎样定义Rooftopping呢?根据维基百科中检索内容,我们查询到,Rooftopping其实是城市探险(urbex)的一个分支。城市探险是人们对于城市建筑物的探索,一般都会选择在废弃或使用中的建筑物以及隧道等地点,从事这项活动的人们大多都对于摄影和历史充满兴趣。而Rooftopping恰好属于建筑物探索的范畴。
实际上,Rooftopping确实与摄影紧密关联,除了爬楼党的译名外,也有人将其称作楼顶摄影。虽然这项活动的起源难以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活动最早一些参与者就来自于摄影师行列,他们希望在楼顶处找到不同一般视角的城市风貌。即便是在今天,不少爬楼爱好者都会在其INS或者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为自己贴上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的标签。
一般而言,爬楼党都是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下开展活动的,他们最多的保护也顶多是一双防滑手套。仅持一身便装和简单的摄影器材就徒手爬到大厦顶层天台、桥梁顶端、或者是起重机等任何高处。并且他们还会在边缘位置行走,或是坐在边缘处却将双脚悬空在外,然后拍摄极具视觉震撼和冲击力的照片,纪录脚下的万丈风光。相对于此种以观景为主的风光爬楼者,更有一些极端极限的爱好者会在这一隅之地上再开展更具危险性的活动。就像吴永宁此前个人短视频平台展示的那样,在高楼边缘玩起平衡车、或者将整个身体直接悬挂在高空中,仅凭双手扒着楼顶做引体向上。单单是想象就足以令人心跳加速。
不得不承认,在这样极端危险的环境中所拍摄出的照片的确能够呈现出独特的美感。一位来自香港的爬楼爱好者Daniel Lau就表示,将美与极端两个元素结合,可以令(摄影)作品的范围更开阔。而最终的图片在社交媒体上也搏得众多关注。在新浪微博上,笔者查询到,中国爬楼党这一话题目前已经拥有417.9万的阅读量。而Instagram更是爬楼党的聚集地,在INS上你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家,芝加哥、纽约、东京、北京和上海等地方的高空中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不少知名爬楼党的粉丝数已经达到数万甚至几十万之多。
爬楼党画像:年轻群体为主力军、潮流达人与猎奇主义者
由于爬楼存在着较高的危险性,这其实也对于爬楼党的身体素质提出的要求,既需要出色的平衡力、同时也要拥有充沛的体能和力量作为支持,因此这决定了爬楼群体的年轻化趋势。笔者尝试探索爬楼群体的特征,从QQ群搜得数据现实,国内各个地区的爬楼群体大多都以90后和00后为主,一些活跃的群中,男性占比超过80%,而女性数量也不在少数。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这一群体的特点,摄影狂热者、潮流达人、街头文化拥趸想必是跑不了的词语。大多数照片中,他们都身穿着潮流服饰和鞋履,呈现出一种年轻群体独有的酷感。
“比圣诞老人去过的屋顶还多。”INS上一位拥有11.5万关注者的用户roof_topper在简介出写道。这显然代表了这一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想法,似乎爬楼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戒掉的瘾,而他们为何这么狂热呢?10中旬,vice曾经采访过几位国内爬楼玩家,事实上,不少爬楼党同样存在着恐高症,身处在万丈高空中,没有恐惧之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多数的爬楼者都坦言他们在最开始也会有恐惧心理,而在一次次成功的攀爬过后,他们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肾上腺素的急速飙升为他们带来了刺激感和成就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名人汇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20 名人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