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人汇 > 娱乐新闻 > 影视资讯 > 影视快报 > 正文
导读:两次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一次抱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华人导演李安早已是国内很多影迷心目中的“神”。这尊“神”最为人称道的还不是他的光辉岁月,而是在光影艺术的道路上从不停歇探索的脚步。这不,62岁李安的第13部影片《比利&mi...
两次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一次抱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华人导演李安早已是国内很多影迷心目中的“神”。
这尊“神”最为人称道的还不是他的光辉岁月,而是在光影艺术的道路上从不停歇探索的脚步。这不,62岁李安的第13部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突破了他的两个“从未”——从未涉猎过的题材,从未使用过的技术。尤其是后者,120帧/4K/3D,他在新片中所开创的全新电影技术,正在给当下的电影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一个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各地影院会集体来一次自动检测与升级。
从早期成名作《喜宴》,到尝试武侠题材《卧虎藏龙》,再到之后的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及至如今的120帧,有人笑称,李安唯一的不变就是始终在变。李安自己也承认,从学生时代起,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拍新片总希望触摸些新技术,这会让他感知到自己还活着。直到这一次他径直要拓宽电影的界限。他把《霍比特人》系列的导演彼得·杰克逊毁誉参半的48帧/秒大幅提升至120帧/秒,并因此打破了电影艺术诞生百年以来长久沿用的制式。
有人说他走得太快了,理由是电影最关键的还是故事,而不是技术。言外之意,影片的情节过于单薄。一贯善于讲故事的李安果真犯迷糊了吗?平心而论,李安这次选择的故事并不特别适合搬上大银幕,因为它要再现的,是一个美国大兵经历残酷战争后在一天里的心理变化。在极为畅销的原著里可以写得玄之又玄,可要投射到光影里,就难上加难了。李安迎难而上的原因恰恰在于,只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完全注解他的新技术。为此,他一次又一次把特写镜头定格到帅气大兵比利·林恩的脸上。在他看来,表情丰富的脸部比任何场景都更适合做成3D特效,让观影者与银幕上的角色贴得更近,才是未来电影努力的方向。
尽管他的尝试难以避免地遭致误读。有观众说它是一部反战片,因为战争的残酷随时会从男主角脑海深处蹦出来;也有观众认为,影片结尾让大兵们离开都市重返伊拉克前线,有逃避和平生活之嫌。其实,李安一以贯之地关注着他的主题——个体命运和选择。电影看似讲的是军人的战争,实则是社会各阶层内心的战争。
十年前,李安以《断背山》触及敏感题材,就有不少人钦佩他的勇气。如今,他又一次闯入电影技术的最前沿。尽管他也知道,任何一次冒险都会增加失败的几率,也的确,新片上映六天,勉强过亿元,表现欠佳,但他还是“诚惶诚恐”地蹚了进来。原因在于他希望自他开始,影片不应该只是让观众盯着导演想要他看的地方看,而是提供更充实的信息量。电影已经很久没有变革了,更多地为观影者考虑,既是尊重对方,更是敬畏光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名人汇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20 名人汇 All Rights Reserved